机器人形象和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剧名中的"Robota" (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一词被用来形容一种经过生物零部件组装而成的生化人--为人类服务的奴隶,这个词后来演化成了 Robot,成为机器人的代名词。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48年,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9年,美国发明家约瑟夫·恩格尔伯格与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外形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大机械臂,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可以伸缩和转动的小机械臂,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人做一些诸如抓放零件的工作。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1年,Unimation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特伦顿(新泽西州首府)的通用汽车公司安装运行。这台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汽车的门、车窗把柄、换档旋钮、灯具固定架,以及汽车内部的其他硬件等。
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American Machine and Foundry,AMF)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命名为Verstran(沃尔萨特兰),意思是“万能搬动”。该年,AMF制造的6台Verstran机器人应用于美国坎顿(Canton)的福特汽车生产厂。
1966年,美国海军使用机器人“科沃”,港至750来深的海底。成功地打捞起一枚失落的氢弹。这轰动一时的事件,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机器人潜在的军事使用价值。
1967年,一台Unimate机器人安装运行于瑞典的Metallverken,Uppsland V?sby,这是在欧洲安装运行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9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使用机器人驾驶的列车,为运输纵队排险除障,获得巨大成功。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
1973年,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面世。德国库卡公司(KUKA)将其使用的Unimate机器人研发改造成其第一台产业机器人,命名为Famulus,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
1974年,瑞典通用电机公司(ASEA,ABB公司的前身)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力驱动、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工业机器人IRB 6。
1975年,Olivetti公司开发出直角坐标机器人“西格玛(SIGMA)”,它是一个应用于组装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在意大利的一家组装厂安装运行。
1977年,首届恩格柏格(Engelberger)机器人奖颁布。恩格柏格机器人奖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机器人荣誉。
1978年,日本山梨大学(University of Yamanashi)的牧野洋(Hiroshi Makino)发明了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SCARA)。这是世界第一台SCARA工业机器人。
1981年,美国PaR Systems公司推出第一台龙门式工业机器人。
1985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开发出一款新的Z形机器人手臂,它的设计摒弃了传统的平行四边形造型。
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一号”弧焊机器人的研究,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6自由度关节机器人。
1988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三号”机器人的研制。
1990年,工业喷漆机器人PJ-1如期完成。这是我国第一台喷漆机器人。
1996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开发出第一台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1997年,我国6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试验应用成功,标志着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德国徕斯(Reis)机器人公司在机器人手臂内引入集成激光束指导系统。
2000年,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形、能模拟人类基本动作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问世。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模拟感情的机器人。
2002年,丹麦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它能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
2004年,日本安川(Motoman)机器人公司开发了改进的机器人控制系统(NX100),它能够同步控制四台机器人,可达38轴。
2007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推出了1000公斤有效载荷的远距离机器人和重型机器人,它大大扩展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2010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货架式机器人(Quantec),该系列机器人拥有KR C4机器人控制器。
2011年,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进入太空。
2014年,国内首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生产线投产。
2014年,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表明,有一台超级电脑成功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儿,从而成为有史以来首台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
2015年,世界级“网红”——Sophia(索菲亚)诞生。
2017年,索菲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获得了沙特公民身份,也是史上首位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除此之外,2017年还有很多让人惊讶的机器人,如全球首款社交机器人Jibo,会翻跟头的人形机器人Atlas。
未来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怕是一般的脑洞跟不上节奏。
(C) Copyright XI'AN DAZHO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大中科技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2012 陕ICP备2021010438号-1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